題目餐桌是非題

經文: 馬太99-13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弟兄姐妹,平安。

近幾年來,常常可以在新聞中看到,有許多億萬富翁,如微軟的比爾蓋茲,以及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,出面號召踴躍捐輸幫助有需要的人。巴菲特,每年更是以慈善捐款金額的多寡,來決定能否獲得與他共進午餐的機會。

如果耶穌降生在我們這時代,祂會以能與祂一同吃飯為號召,來鼓勵人奉獻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嗎?如果不是,祂又會與誰一同坐席吃飯?

在希伯來文裡,「桌子」這個字,很能傳達餐桌的本意,就是「恩典的所在」。當人在餐桌邊坐下來,他才有足夠的時間與人建立關係,藉著在餐桌上的互動,建立起更深厚的關係。

不論古今中外,對所有的人類來說,吃飯永遠是生活中的大事。每日飲食不僅是維持我們生命所需,如何吃?在哪裡吃?吃什麼?與誰吃?等等,在很多族群和文化裡,都具有象徵的社會意義。

在舊約裡,上帝為以色列人頒佈了各樣的飲食律例,告訴他們什麼是可吃與不可吃,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;而這套律例更從後來的猶太律法中,延伸出各樣相關的飲食規定,使得新約時期的法利賽人,不僅在乎飲食的潔淨與可吃,還特別關心同席吃飯的人在禮儀和道德上的潔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「吃」這樣的事上,耶穌屢屢與當時謹守猶太律法的法利賽人有所衝突。衝突的原因並非耶穌和門徒違背了猶太飲食的規定,而是他們總是與當時像是稅吏、妓女等,這些被法利賽人視為不潔淨的罪人「一同坐席」吃飯。

當主耶穌與罪人同席吃飯時,也就是意味著對這些罪人的接納,這樣的舉動對法利賽人而言是難以接受的,因為法利賽人深恐與罪人同席,而使自己沾染了不潔和不道德,他們不但看不見自己自以為義的驕傲,更以行動拒絕了對這些人的接納。

在聖經中,那些遇見上帝的人,都為自己罪孽深重而羞愧。彼得,認識耶穌的真面貌後,說:「主阿,離開我,我是罪人。」(路五8)

保羅說:「在罪人中,我是罪魁。」(提前一15) 以賽亞因看見上帝,哀叫說:「禍哉,我滅亡了,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,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。」

因此,當馬太寫下他自己信主經歷的時候,他著重的核心真理在於:基督憐憫罪人。

馬太原本是一個大惡人,他在迦百農城是個卑鄙的稅吏。主耶穌呼召馬太時,只說了一句話「你跟從我來」,他立刻跟從了耶穌。為什麼耶穌的一句話就能夠讓馬太跟從祂呢?

在耶穌時代,稅吏和罪人的地位差不多。因為稅吏為羅馬人作事,他們常常仗著權勢,對猶太人任意課稅,榨取猶太人的錢,因此當時的人相當痛恨稅吏。

稅吏被猶太人輕視到不能進會堂,他們像豬一樣不潔淨。他們不能在法庭作證,因為不被信任。

當耶穌呼召馬太時,他正坐在稅關上。有些稅吏會顧慮他們的名聲,而僱用人為他課稅。但馬太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想法,他親自坐在稅關上。

猶太人認為像馬太這種人,根本不可能悔改。所以當耶穌停在馬太面前,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周圍的人一定大吃一驚。

馬太的心已經準備好,他是一個願意相信的人。他內心深處,渴望脫離人所不恥的生活,所以他馬上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

路加福音5章28節加上一句很重要的話:「他就撇下所有的。」他放棄一切來跟隨耶穌。他付出的代價,可能在耶穌的12個學生中是最高的。一個漁夫來跟隨耶穌,隨時可以回去捕魚;但稅吏一離開,就無法復職了,因為羅馬政府會立刻派另外一個人取代他。

馬太決定擺設筵席,來向他的朋友介紹耶穌。馬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,還邀請了一些同業和朋友過來。馬太可以說是教會舉辦福音餐會的始祖。

這個宴會,耶穌是主要的貴賓,其他在座的客人,是當時社會鄙視的一群。馬太所結交的朋友,正是這樣的人,因為正派人士,不屑和他作朋友。耶穌跟這些人同席吃飯,乃是作了當時敬虔的人所沒有做過的事。

耶穌的立場很簡單:祂只到最需要的地方去。如果祂只到健康的人家裡去,祂肯定不是好醫生。醫生應該到有病人的地方。耶穌到有需要的人那裡去,這是祂的任務。

去年九月,電影「秋香」來教會放映,男女主角莊如明牧師和沈秋香師母,特地從馬來西亞來美國,隨片作見證。這是他們第一次來美國。

第二場在紐約角聲放映時,莊牧師用兩天的時間,去紐約流浪漢最多的地區,接觸街民,他要進去那群被社會、被家庭唾棄的人當中,與他們交談,了解他們的需要。莊牧師沒有擠在觀光客中,逛街買紀念品,他去有需要的人那裡。

耶穌跟稅吏、罪人同席吃飯,讓自以為義的宗教人士很震驚,他們想:「假如祂是彌賽亞,祂應該和我們一起吃飯才對呀。」

那些宗教人士,他們抓住一個門徒問:「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?」

耶穌聽到他們說話,祂反過來責備他們:「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經上說『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』這句話的意思,你們且去揣摩。我來,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

耶穌將罪人比喻為需要醫生的病人。醫生去到有病人的地方,是理所當然的。釣魚的人應該去魚多的海邊、溪邊、湖邊,才釣得到魚;傳道的人應該去福音未得之民當中傳福音。

耶穌告訴那些宗教人士說:「如果你們這麼利害,能診斷出他們是罪人,你們有付出行動幫助他們嗎?或者你們是那種只給診斷,卻無法醫治人的醫生?」

耶穌引用他們所熟悉的舊約經文,告訴他們:「你們且去揣摩。」這句話是猶太人的教師常用的話,來斥責學生對於早該知道,卻表現一副茫然不知的樣子。耶穌就等於在說:「回去好好看書,等你學會基本東西再回來。」

耶穌引用的是何西阿書6章6節:「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」祭祀是儀式,是宗教人士所看重的,上帝看重的是慈悲、憐憫。

上帝不是不要我們向祂獻祭,但是當你看到周遭的人有需要的時候,你是否憐憫他們?只專注於獻祭,而疏忽人的需要,不顧困苦人的哀求,這不是上帝所喜悅的。

主耶穌與罪人「一同坐席」的行動,表明了我們的主不單只是在信仰教義上呼籲教導人悔改,更樂意以每個具體的行動,來表達祂對罪人的愛和接納。

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,述說一名剛從監獄出來踏上歸途的人,出獄前曾寫一封信給妻子,問她是否還要接納他?如果「是」,就請她在家門前的老茄苳樹上,繫一條黃色絲帶,如果他沒看見黃色絲帶,他會繼續搭遠途巴士,往未知的下一站走下去。

當這位更生人快到家時,緊張得不敢張眼,直等到整車人爆出歡呼聲。原來,一條、兩條、十條、百條、千條的黃色絲帶,繫滿在老茄苳樹上。終於,在眾人的祝福下,這位剛出獄的男士背起行李、走下車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
但是大多數受刑人並不是這麼幸運。曾有一位少年觀護所的孩子打電話給他的父親,告知將要出獄的消息時,父親竟冷冷地說:「我已經沒有你這個孩子!」然後掛電話,最後這孩子自暴自棄,再度犯罪入獄,成為終身監禁的受刑人。

    主耶穌說:「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這不只是一個比喻,而是有關永生永死的問題;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如何,決定了得救或滅亡。不知道自己是罪人,是最大的危險。

有一位佈道家在佈道會結束的時候,呼召決志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到台前,領他們作認罪的禱告。但一名裝束入時的高貴婦女,靜默不肯作認罪的禱告。聚會結束後,她仍然在那裡。佈道家問她:「你願意相信耶穌嗎?」她說:「願意」;但她不肯承認自己是「罪人」,她說自己行事為人憑著良心,不曾傷害任何人。

如果有人不承認自己是罪人,他就不能接受救主,也不需要得救;因為惟有罪人,才需要救恩。認罪悔改,是得到救恩之路。

耶穌說:「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」誰是康健的人?誰是病人?法利賽人自然不會想他們是有病的人,他們只會看見耶穌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喝是不合宜的,他們心中只有對與錯,他們的餐桌只有是非題。

耶穌的門徒也可能不會看見自己是有病的人,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跟隨了耶穌。

只有稅吏,他們被當時的社會人士所輕視,被冠上罪人的帽子。他們聽了耶穌的話後,他們願意承認:「我是有病的人,我是罪人,我需要上帝的醫治,我需要上帝的赦罪。」

耶穌來到世上,最重要的是祂要進到我們生命當中,讓我們能夠出黑暗入光明,不再受罪惡的捆綁。如同馬太與耶穌相遇後,生命得著改變。

當馬太遇見主,他不只是改行轉業而已,他整個生命都有很大的更新,成為許多人的祝福。當我們立志跟從主的時候,不僅我們自己改變,還要帶領我們的親朋好友,讓他們能夠跟我們一樣,認識這位接納我們的主。

我們常說,上帝愛我們,且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畫,但那只是一半的福音。福音一定與罪有關係。上帝痛恨罪,因為罪切斷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。上帝卻愛罪人,所以祂差遣耶穌基督,成為人與上帝重新和好的媒介。

上帝要罪人藉著耶穌基督來得救,不悔改的罪人,最後一定要面對審判。任何福音若避開這個事實,就不是完全的福音。

耶穌說:「我來,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希臘文的「召」,這個字經常用來指「邀請」客人來家裡吃飯。這種邀請出現在一個國王邀請人來參加兒子的婚宴中,但每個受邀請的人都拒絕。那些自以為義的宗教人士,就像拒絕赴宴會的人。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罪,所以無法回應耶穌的呼召。

耶穌當時還被宗教人士貼標籤,說祂貪食好酒,是稅吏跟罪人的朋友,但是耶穌不以為意,因為祂不但要做罪人的朋友,祂還常與罪人一同坐席。一同坐席是愛的行動,如果你不愛一個人,怎麼會邀請他和你一同坐席呢?

「吃飯」不僅顯明耶穌具有完全的人性,明白人的軟弱與需要,更表明了上帝不只是在信仰儀式中與我們同在,也在像「吃」這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與我們同在。

或許從「一同坐席」的社會意義來看,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法利賽人會如此在意耶穌與誰「一同坐席」,因為不論是對當時的猶太人,乃至現今的我們來說,「一同坐席」這樣的行動,其意義不單只是吃飯而已;同席吃飯更象徵了對同席者的接納、合一與友誼。

我相信當天在馬太的家中,一定有許多人因著與耶穌同席吃飯,得到愛與接納,生命得著改變。

我們是否常邀請未信者一同坐席呢?不要輕看任何一個靈魂,耶穌為罪人來到這世上,一個人悔改,也許會帶動一個家族、一個城市,甚至一個國家歸主。江老先生是家族中,頭一個信主的,後來整個家族都信主。

 

下禮拜五3/13,在#46路,天天超市隔壁,姍姍麵館,我們教會和主恩堂合辦福音餐會,有牧師的音樂,有小丑七彩繽紛的汽球,有生命的見證等,希望在輕鬆吃喝的氣氛下,藉著愛與接納,使人的生命得著改變。所以請大家為這個宣教事工來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