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目:『創造之歌的成全』
經文:詩篇104:1-9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弟兄姐妹,平安。
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紀念日,1517年的這一天,馬丁路德神父,在萬聖節的前一天,在威登堡的眾聖大教堂門上,釘上他有名的95條論綱,挑戰當時教廷贖罪券的教導及推銷,這個無意的動作,促成了基督教新教的誕生。
今天經歷宗教改革的基督教會,是否還走在更新的路上呢?日光下無新事,人性的軟弱自古至今都一樣,出現在五百年前教會的現象,很可能出現在今日的教會中。
教會的屬靈光景,也需要進行反省與質疑,才能使信仰的實踐重新回到聖經的根本,不致偏離福音的本質,這也是基督新教被稱為「歸正教派」(the Reformed church)的原因。
我們今天我們要從聖經的角度,探討人與受造界的關係,這是一個比較少被注意的議題。
1990年英國聖公會諮詢議會重新定義「宣教」時,在原有的定義上,加上「守護創造的完整,並延續、更新大地的生命。」因為他們認識到,「關懷受造世界」是教會事奉與佈道上的責任;基督徒必須「作大地的好管家」,這是在創世記裡,上帝託付給人類的責任。
居住在城市裡的人,有時會忘記大自然是上帝創造的。在美國,每天就有超過二千七百英畝的地被鋪築起來。不用多久,上帝所創造的大地,就會完全被水泥與瀝青蓋住。
基督徒一方面唱歌讚美「這是天父世界……」,一方面又高唱「這世界非我家…..」。對這個即將過去的世界,到底還需要保養顧惜嗎?還是可以盡情地開發開墾?
今天,我們要從聖經來看,受造物與創造主的關係。詩篇104篇是一首讚美上帝創造的偉大詩歌,或許能幫助我們徹底思想,面對這個上帝交付人類管理的世界,我們究竟有甚麼責任。
從詩篇104篇,我們很清楚看到上帝對整個受造界的愛惜。我們需要重新用創造的眼光,來看大自然,我們要來到造物主的面前,用感恩、頌讚的歌,來尊榮偉大奇妙的上帝。
但是在近代,詩人對造物主的驚嘆與敬畏,已經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剝削與控制,漸漸消失。
有關這個議題文字上的改變,就可以看出這思想潮流的轉變:從使用「受造界creation(包含造物主的觀念)」這個詞,轉換到用「環境environment」這個詞。這與詩篇104篇的陳述,有很大的不同。
所以,我們有必要回歸創世記上所說:「起初上帝創造天地。……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。」從創世記所記載,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過程,我們體會到,上帝不只關心人類,也關心整個受造界。
在創世記,上帝兩次託付人宣教的使命;第一項使命,上帝吩咐人「要治理這地」。第二項使命,上帝把亞當安置於伊甸園,要他「修理看守」。
「治理」就是君王的職份,「修理看守」就好像是祭司在聖殿的職份。
因此,人類與地球的關係結合了君王與祭司的職份:治理與事奉。這也是我們在新世界裡要恢復的角色。
因著上帝的羔羊在十字架上的工作,人類不但得救,也恢復在地上的君王與祭司的職份。啓示錄5章10節預言末日恢復的光景,老約翰記錄說:「又叫他們成爲國民,作祭司歸於上帝,在地上執掌王權。」
我們的宣教觀,若只是從人類的需要與人類做的事開始,這樣的宣教觀是有缺陷的。
宣教必須延伸到上帝所創造的世界,因大地屬於上帝,教會對大地的責任,是教會宣教責任中,重要的一環。
整個歷史中,上帝所委任的宣教使命,不僅只包括了拯救人類,也包括拯救全受造界。
因此,整全的宣教若只涵括人類,認為基督流出的寳血,並不包括其他受造物與上帝之間的關係,就不是真正整全的宣教。
上帝所創造的世界,本質上就是無法感謝或回報的受造物,我們卻願意加以照顧,甚至付出無私的愛心。這反映了上帝無條件的愛,不只是愛那些與祂為敵的不可愛的人類,也更廣義地反映了「耶和華善待萬民;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」(詩一四五9)。
怪不得舊約為義人下定義時,不是只講到他對窮人與困苦者的實際關懷,也包括公義的行動,「義人知道查明窮人的案」(箴二十九7),箴言也很窩心地提到,「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」(箴十二10)。
或許有人會懷疑,照顧與管理受造界,豈是教會的宣教責任?有這種疑問的人,對宣教的理解可能是比較狹義的,認為佈道、植堂、門徒訓練,才是宣教。
關懷受造界的行動,事實上也有佈道的果效。因爲它在言語和行爲上,宣告了創造者對全受造界無限的愛,也彰顯了創造者爲拯救受造界與人類這兩者所付的代價。
主耶穌已明明告訴我們天地都要廢去。關懷受造界,這項社會倫理行動的目的,並不是想要在世上看見上帝國度的建立。
當前我們所能進行對大地的照管愛惜,都是出於愛惜上帝所愛,關懷上帝所造之物,並且盡忠心管家應盡的責任。
一位衣索比亞的牧師承接了一份政府交給他的計畫,請他擬定一個植樹計畫,來改善一片廢棄的荒地,解決社區塵土飛揚的問題。他發現,這給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,讓他向穆斯林朋友解釋,為什麼基督徒應當為整個社區作這些關懷的工作,雖然基督徒並不會得到直接的利益。
有些基督徒忽略了對受造界的關心,把自己的宣教責任,當作是在一棟起火的大樓裡,將人救出來。這是狹窄的宣教觀念,我們必須有一種平衡的宣教視野,「上帝是造物主,也是救贖主」,上帝呼召我們要拯救失喪的人,也要照顧看守祂所造的萬物。
聖經中,最大的誡命是「愛主你的上帝」。在人類的經歷中,愛某一個人意味著關心他的東西。
我們已經看見,聖經一再強調,這世界是上帝的產業。爲了基督的緣故好好照顧這個世界,肯定是所有上帝的子民受吩咐、愛祂的一個基本層面。
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70年,「全球回家聚集」特別選在發動二次大戰「軸心國」之一的德國舉行。去年,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首度舉辦「全球回家聚集」,以色列和阿拉伯基督徒彼此擁抱、饒恕後,今年更盼望促成猶太人與德國人彼此饒恕的美事。
德國這塊土地,不僅在二次大戰迫害猶太人,更在1972年的的奧運會上發生「慕尼黑慘案」,巴勒斯坦的暗殺部隊於奧運期間殺死11名以色列代表團團員;以色列也派出暗殺部隊,來報復。
流無辜人的血的罪,已經玷汙德國這塊土地,藉著認罪悔改,轉離惡行,上帝會醫治德國這塊土地。
25日起連續4天的活動,來自世界各國將近1,500人聚集在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館,阿拉伯、以色列、德國共30多位領袖代表,上台彼此饒恕祝福,並以耶穌的寶血洗淨冤仇,盼望帶來合一。
德國牧長表示,聖經中的70年是代表審判年的結束,德國將要擺脫過去,成為全世界的祝福。
如今,德國湧入大量的中東難民,成為基督信仰進入穆斯林的重要關鍵,德國再度處於歷史的焦點上,而這一次德國人民選擇用愛接納他們。
上帝如此愛這世界,以致不但將祂的獨生子賜給相信祂的人,叫他們不致滅亡,最終更使天地萬物,藉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寳血與上帝和好。
世上沒有一樣事物不是藉著基督而存在,萬有都是藉著祂、為著祂而造的;並且有一天,萬有都要在祂裡面得以成全。
舊約中,一個預先表達這個光景的字是shalom這個字。將這個字翻譯作「平安」,並不能表達這個字真正的含意。
Shalom是表達一種最高的喜悅:包括與上帝和好的喜悅,人與人和好的喜悅,在所處環境中的喜悅;shalom也表達出在彌賽亞國度中,人與動物之間所未曾見過、和平相處的光景。
這樣的shalom是上帝為祂所喜悅的人預備的。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以生命、話語與行動,對那些或在近處、或在遠方的人,傳揚shalom的福音。那些已經從和平君王得到平安的人,就受差遣到世界每個角落,成為傳達shalom福音的使者。
Shalom是上帝對世界的心意,也是對我們人類的呼召。我們是在世界中,也是向著世界,來參與上帝的宣教,我們必須更多被這個異象與上帝的宣教,來塑造我們的生命。
最近天氣的變化,帶來秋天美麗的景色,但是如果我們人類沒有作大地的好管家,好好「治理並修理看守」上帝所創造的一切,恐怕我們的子孫是否有這樣的福氣,沒有人敢保證。
就像詩篇104篇所寫的,在我們人類與受造物共同生活的美麗世界裡,我們有很多讚美上帝的理由。基督徒對這個世界的宣教責任,就是透過關心受造界,來表達我們對造物主的愛。
人類受託照顧上帝的產業,這不僅是邀請,也是宣教使命,上帝說:去照顧我所創造的一切,因爲它是我所愛的。
我們的確在盼望另一個更美的家園,就是在天上的家。但如今上帝賜聖靈讓我們仍留在這地土上,不但可以在世行諸多的善事,包括對大地所行的善,叫我們事奉主的喜樂可以得到滿足。阿們。